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视点

诺贝尔奖得主考察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

发布时间: 2015-01-16


      一位是47岁拿到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,一位是哥廷根大学城“X-LAB国际青年实验室”创始人,9月9日,这对科学界的好拍档——内尔夫妇,造访了上海市科协所属的青少年科学社,探究中学生科技创新项目。在与科学社的学生们交流后,内尔夫妇表示,原本以为中国的教育往往都是死记硬背,来了才知道上海的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开展的很不错。两人都认为,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不亚于诺贝尔奖的事业,每一个创新的孩子都可能成为诺奖得主,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,少不了青少年这个基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厄温·内尔夫妇与学生们座谈(季俊辉 摄)

       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时,厄温•内尔是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和哥廷根大学教授,他庆幸拥有自己的实验室,能够开展独立研究。在有了3个孩子以后,1998年,他与妻子伊娃商议,妻子不再继续做一名科学家,转而从事科技教育。那一年,伊娃向德国科技部新任部长书面提议,建立一所面向青少年的高等研究机构。1999年,一间工作室在哥廷根大学建立,次年就发展为X-LAB国际实验室。实验楼由5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诺贝尔实验室联合创办,位于哥廷根大学校园中心,各学院环绕四周,拥有“理、化、生”一流实验设备,连辅助工作人员也是专家。X-LAB成为哥廷根大学城的地标,用伊娃的话说就是“像灯塔一样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青少年科学社的学生向厄温·内尔介绍创新项目(季俊辉 摄)

 

      对于中国如何培养能培养出诺奖科学家,中国的科学教育还要如何提升的问题,厄温有他的观点。他说:“诺贝尔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研究的项目,而中国的教育把重心放在记和学,比较缺乏创新性,大部分学校秉持传统教育模式,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的。另一方面,中国比较强调应用,对基础研究重视还不够。”当然,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,他相信中国出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日可待。

  如果说从哥廷根大学迄今走出了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,是德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力,那么,每年1.2万名青少年带着创新项目走进X-LAB实验室,则是这个创新中心的吸引力。成功申请“入室”的个人或团队中,20%学生来自海外,但中国青少年目前只有60到70名。

  内尔夫妇此行考察上海市科协主持的青少年创新项目,也是在华寻找科学的种子。厄温•内尔说,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的版图上已扮演了重要角色,未来10至15年,如今的青少年就是建设创新中心的栋梁之才,投入更多,回报更大,城市的创新中心地位也更为巩固。

 




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